20151002

誰才是太陽的孩子?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也是從頭到尾都想落淚的。

這部片的主旨原住民與土地正義,主角一家是阿美族人,背景應該是台東,我甚至懷疑我環島的時候有經過某些劇中的場景。

其實我覺得預告片就已經把這部片的主旨都表達的差不多了。

這是我看完這部片一個感到有點失落的地方。故事簡單明瞭,卻也少了一些思考與探討。

關於經濟發展與自然保護,還是什麼土地啊正義的,這裡先暫時擺到一邊。

我想先提的應該是傳承。






===接下來應該會有雷===

不過,我能談的東西不多,我自己也不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更沒有什麼傳承的想法。

我的生長過程在心境上太過於脫離家庭,甚至脫離社會與文化,成了一個不知道我像誰,或是我從哪邊學來的個性。

故事中主角一家的父親常常感嘆都沒有年輕人願意回來幫忙修水圳,而部落也受到環境與所謂的經濟發展影響,不得不做出某些改變。傳統的文化將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樓與大廈。

「部落還像部落嗎?」這樣的台詞在劇中出現了兩次,看來像是對於破壞現有文化或樣貌的控訴,但在我耳裡聽來又像是傳統文化的不知變通。

或許部落蓋了高樓還是可以成為部落,只是那樣的部落有意義嗎?傳統文化是什麼,所謂的傳統價值又是什麼,有些文化我們真的應該盡力去保護它嗎?

但無論如何,打著經濟名義大旗就自以為有理而侵入的投資者們,打著依法行政或經濟發展四個大字就如入無人之境地開挖,比起這些連私密處跟隱私都分不出來的原住民們更加野蠻粗魯。

無論部落該不該維持「部落」的樣子,都與這些開發無關。


前面說了,這是一部關於土地正義的電影,自然不會少了社運這一塊。

最近的社運,有很大一部分圈子的人都來自於這些關心土地正義的人,他們來自大埔、樂生、美麗灣--這是近期我叫得出名字,規模比較浩大的與土地有關的社會運動了。甚至我感覺上廢核的人與關心土地正義的人有很大一部分的重疊。畢竟能得出廢核結論並支持它,當成理念來施行的人,不就是希望台灣這座島嶼能夠永續發展的人們嗎?

因此電影裡常在畫面中或台詞中出現不少社運梗,甚至也出現了相聲瓦舍《台灣原人》裡宋少卿經典的那一段歌謠:「親愛的父老兄弟先生~姐妹們,請你們可憐可憐我~

而這讓我想到電影的一開始,先不論十二歲的小妹妹是怎麼騎上機車前往北回歸線的,當一堆遊客拿著手機拍著原住民跳舞的照片,打卡玩樂的時候,我也想起了一樣是《台灣原人》的其中一個片段。

有時候漢人,或說我們這些平地人,實在是太不尊重平埔族了。

有一些文化習俗,你把他當成是你玩樂休閒的其中一個手段,而這樣的行為慢慢發展成一種風潮的時候,反而是一種對其他文化習俗的冒犯。

我不太會形容這種「大家拍照看原住民跳舞」的感覺,大概就像是被當成異類的感覺吧。

如果你是個基督徒,你們教會正在禱告的時候,有一群人圍在外面拍照,打卡,有模有樣的模仿你們的行為(但只是為了好玩)。

或是,你們家有人過世了,你們家辦的儀式恰巧是那種有人會來哭喪的類型的,結果有別人看到了覺得很新奇,有趣,拍照打卡,相信你的感受應該不會太好過。

大概是這種道理吧。

一開始看到這個鏡頭的時候我是很感冒的,當然我知道現在台灣人好像比較少聽到這種事情了,只是原來幾年以前我們就跟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陸客一樣傲慢無禮,也許他們未來也會再進化成更有素養的人民,而我們也會。


說到哪了,剛剛說到傳承。

故事的最後,Nakaw也因為體育成績的緣故而必須離開家鄉上學,年輕人還是離開了部落。

這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必然嗎?

想要生存,留在家鄉捕魚或種田是沒有辦法的。

也許這些文化有一天都會消失,而我們只需要在它還存在的當下,用力的記住它就行了吧。


抗議與驅離的情節總是讓我每看就感到揪心的。

當警察喊著依法行政的時候,我就會想著,法律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法律是拿來傷害人還是保護人的呢?

如果法律為了保護某些人而會因此傷害另一群人,這樣做是值得的嗎?


只是,的確現在這個年紀的我,漸漸的也體悟到了,抗爭是不夠的。

抗爭幾乎是面對龐大社會問題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一個問題糟到需要去抗爭,也許證明了這件事情在前面幾乎沒有力量介入,幾乎沒有足夠的人發現並去阻止這個問題。

也許我不會再選擇抗爭這樣的方式,但並不是說抗爭不好。

只是像抗爭這樣的事情,對於每位參與者來說,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也太沉重了。而對於幫助事情改變,卻完全沒有等比例的影響。

如果可以,我希望抗爭是不要再出現了。



令我感觸最深的部分反而跟土地正義還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一點關係都沒有。

還是家庭吧,主角一家人的互動情形對我而言可以說是非常的糟糕。

雖然也是非常正常的家庭啦.......


媽媽與女兒意見不合,女兒頂嘴了媽媽就賞巴掌,女兒氣得跑走。媽媽曉得自己錯了,卻只是跑回去把女兒哄回家,說了一些自己的決定,也許想彌補些什麼,但少了一個認錯的部份。

我覺得這是不合格的,你若是沒有道歉,你等於在給你的孩子傳達一個觀念:你這樣做沒什麼不對。

若是這一幕媽媽跟孩子說,抱歉我錯了,我不該打你的,或許我就噴淚了。

無論是為了什麼也好,你總是該多跟孩子誠實一點。少一點自傲與權威。

身為一個家長,你也不應該在家裡遇到困難,而孩子明瞭也關心這個問題的時候對他吼著三遍以上:「你問那麼多幹嘛,反正你又幫不上忙!」

如果這部片是一個關於親情的家庭故事,這個媽媽無疑是最棒的反面教材。

還好,導演可能沒有想著墨這個部份太多,不然不僅片長會拉長,我憋尿會更痛苦,主題也會失焦。


故事還點出了台灣媒體的荒謬,但這份荒謬又引出了台灣人莫名的好心腸,使得「擋車妹」讓大家把稻米都買光了,Panay好氣又好笑。

但只是以詼諧的方式輕輕帶過,我覺得有點可惜。


不過不知為什麼,我一直想到那個Sera,故事中那個小男孩,在夜色中,他獨自坐在外頭,打手機給媽媽。

媽媽沒接,他只好打開語音信箱,聽一通媽媽以前留給他的舊留言。

多寂寞啊,我這樣想著,但大人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啊。

為了生活,只好放棄精神生活。為了精神生活,又得犧牲掉生活。


其實我只是想說,我也曾這麼做。

還住在七堵的時候,我不知道為什麼常常一個人在家,就像是這個小男孩一樣。

只是我沒有手機,自然也沒有語音信箱可以聽,我甚至可能沒有人可以打電話。

所以我常常打給117。

你們都知道那是什麼的電話。

「下面音響--11點24分,30秒」

「下面音響--11點24分,40秒」


「下面音響--11點24分,50秒」

常常就這樣聽著報時聲,好像就漸漸感到安心了,或是感到比較不那麼寂寞了,可惜的是我也不敢打太久,深怕播這個電話也是要付錢的。

好奇怪的,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我會想起這個。


太陽的孩子,到底誰是太陽的孩子?

或許不僅是阿美族人,也不僅是原住民,關心這塊土地的每一個人都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你的留言沒出現 一定是莫名其妙被丟到垃圾留言區了

我會定期查看 切勿擔心

試著輸入任何點子!也許它們都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