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4

失控的正向思考/Barbara Ehremreich

我很久以前就讀過一次這本書——好吧,似乎不能這麼說。

我很久以前就借過一次這本書。還在唸大學的時候(我沒有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也能說出這麼滄桑的話),我常跑去學校的圖書館看書。倒不是因為我很用功,正好相反:在學校上課,實在是太無聊了!

我是日文系的學生,就跟莘莘學子一樣,我的志向並不在我所屬的科系上。

好吧,這個說法可能太好聽了,嚴格說起來,也是跟莘莘學子一樣:我根本沒有什麼志向可言。每天特地騎五十分鐘的車到學校,去修你根本不會想專心聽的課,或甚至直接趴著就睡,對學生、教授、甚至是你未來要負擔的就學貸款而言,都是一種折磨。



但是學費繳都繳了,不好好利用總是很浪費。我們臭男生當時很喜歡往圖書館跑——因為圖書館有電腦、有冷氣,所以我們常常去那邊下載盜版的遊戲來連線對打。後來我才發現,我們學校的圖書資源意外地充沛。於是我漸漸地脫離跟大家一起打遊戲這件事情,每當到了圖書館,我就直奔四樓五樓翻書來看。

每個月,我都會起碼借上一本書,在課堂上的時候翻著看,有時候看著看著,就會成為我每個星期日語會話課,跟教授聊天的主題。

有一次暑假,我從圖書館借了一大疊的書回家,發憤立志不要讓我的暑假除了玩樂以外就這麼荒廢了。其中就借了這本書,《失控的正向思考》。

當時有個學長,會在臉書上透露他目前的工作,照片上的他看起來氣色很好,陽光開朗。他說,他有非常好的商機,正在尋找「事業夥伴」,要一起創造六位數月薪的奇蹟。

所以,大家常常會調侃他,模仿他說的話、他寫的動態。甚至很多人決定要取消追蹤對方,講著講著講到最後,就是一群人霹靂啪啦地批鬥直銷、說誰誰誰的朋友又被騙、誰誰誰被拉進去沒有好下場,誰誰誰真的很誇張……

我高中的時候就有接觸過直銷,應該說,也是我的同學在接觸直銷。因此我對此收集過很多資料,自己也去摸索了一遍。雖然當初我一直沒有親自接觸過相關的環境,但也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算是比同儕都還了解直銷產業了。因此老實說在發表意見的人群裡,我也算是最大聲的那一個。

當然,我不是一個勁兒的罵「直銷壞、直銷賤、直銷卑鄙無恥!」

我在今年四月的「補昔」裡就有提到,在我們局外人看來,直銷的本質是鼓勵大家要「創造價值」、「實踐夢想」、創造不在職收入,當一個成功人士的宗教大會。

可是,嗯,後來在實際接觸直銷後(起碼我碰到的人),我開始不覺得這是直銷的本質了。

正如字面上很單純的解釋,直銷就是人與人直接的銷售,不經過廣告、店面,也沒有商品陳列空間,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聯繫來交易的一種銷售模式。

因此,一開始,很多的直銷人本身都是商品的主顧,他們用了覺得棒,就叫朋友也來買,在公司的制度底下抽抽%數;朋友用了也覺得棒,就叫朋友的朋友也來買,在公司的制度底下抽抽%數,朋友又因為朋友的朋友有買所以也抽得到%數;朋友的朋友用了以後……(夠了)

但這樣的銷售模式,出現了兩種狀況:一種是,由於這種抽%數的制度,讓銷售員會希望顧客一次購買大量的商品,好讓他們抽%數,就也不管商品是不是真的適合顧客,用各種方法推銷/強迫它買一大堆。又或是對有意加入此產業的新進人員誘騙購買大量產品,讓他們「屯貨」來賣。

這導致許多人在無法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與能力衡量之下,成為了制度底下的犧牲者。

另一種狀況則是:這種銷售模式由於隨著經營擴大,轉化成多層次的傳銷以後,演變出後來有公司開始把這種銷售模式變成很簡單的「會員制」,你先加入「會員」,繳一筆「會員費」,然後你拉一個朋友進來加入會員就可以拿到多少錢,朋友再拉一個人進來……也就是所謂的「老鼠會」這個名詞逐漸在社會上被人所熟知,多少人驚覺被騙了拿不到錢以後,整個直銷產業才開始慢慢臭名遠播。

奇怪,講了那麼一大堆,一直在提直銷,倒是沒有提《失控的正向思考》,你到底想說什麼?——你可能有這樣的疑問。

我想說的是,我認為,直銷跟上面提到的那種「宗教大會」,本來是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

但經過社會漸漸地演變以後,直銷跟這種「宗教大會」之間產生了一種互利共生的良好合作關係。現今,它們幾乎已經密不可分了。


回到我的暑假吧。

就如同大部分大學生的暑假一般,我的書並沒有讓我變得與眾不同,我最後大概只讀了四五本書,其他的全部都還是在開學後乖乖原封不動地還回去了。《失控的正向思考》 便是其中之一。

今日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自己已經對直銷產業的想法有著相當巨大的轉變了——這也歸功於我自己人格上的轉變,我不再過於批判、帶刺地以成見抨擊對方。

但是就在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情不自禁地對書中的內容感到「相見恨晚」。

如果我在當時的年紀就已經讀完了,也許我對於直銷產業的想法早就已經比現在還成熟了。

我必須說知識的力量真的能讓我們看得比較遠、走得比較前衛。


好的,感嘆完了。

雖然前面說了那麼一大堆,看起來好像是要批判正向思考,可是, 《失控的正向思考》對我來說,目的不在於批判正向思考,更像是對「正向思考」文化的考古。

作者先以自己罹患乳癌的親身經歷為首,接著以美國人當時的主流的宗教觀(喀爾文教派)作為梗,舖出了正向思考的發展如何演變成一門宗教、甚至興起學術研究——正向心理學(也有人給他一個更好聽的名字:現代心理學),深入整個社會之中,成為一種現象,同時也成為文化的一部份。

甚至,正向思考就是導致美國2008年經濟崩盤,造成世界金融海嘯,最主要的幕後推手。


透過本書了解「正向思考」,知道它從哪裡來,我們也就知道它可能會往哪兒去。而不總是必須在對抗或順從環境之間的夾縫中,作出狹隘的二分抉擇。

--

前言

Page 7 
美國人是「正向」的民族,不僅聲譽如此,對自己定位的形象也是如此。我們笑口常開,若其他文化的人沒有回以微笑,我們經常會覺得莫名其妙。在由來已久的刻板印象中,美國人是樂觀開朗、心情愉悅、心思單純,而外國人就比較難以捉摸、憤世嫉俗,甚至頹廢不羈。


Page 13
美國人很少談論美國民族主義,我們在談塞爾維亞人、俄國人與其他民族時,用「民族主義」這個詞,但卻認為自己是擁有更加獨一無二與優越的民族意識形態,我們稱之為「愛國主義」。


Page 15
早期的資本主義或許跟正向思考格格不入,但「後期」的資本主義(也可稱為消費者資本主義)就與正向思考意氣相投多了,因為個人欲求「不滿」和企業亟需「成長」,是消費者資本主義所仰賴的根基。消費者文化鼓勵大家渴望越多越好,像是轎車、豪宅、電視、手機、各式各樣的小玩意兒;而正向思考則隨時在一旁告訴大家,人人都該擁有更多,只要真心渴望擁有更多,而且願意努力去爭取,就能得到。


Page 20
我不是因為看不慣正向思考或內心對任何事感到失望才寫這本書,也不是抱持任何浪漫的想法,認為受苦才能使人有深刻體物或高尚品德。
我認為的理想國是,只要能滿足基本物質需求,人生就是一場永無休止的慶典,在其中人人都能貢獻才賦。但是光憑祈願,是無法昇華到那種喜樂的境界,我們得做好萬全準備,努力突破可怕的阻礙,不論是人為還是天降的困難,我們都得奮力突破,而邁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就是治好正向思考這個大眾妄想症。


第一章 微笑面對人生,否則死路一條

Page 25
我不在乎死,但不想在死去時,得緊抱泰迪熊,臉上還露出淡淡微笑;聽再多哲理我都沒辦法接受這種想法。

Page 34
不過也有可能是出自於某些盛行的性別意識形態,認定女性的人格發展受阻,天生無法完全發展為成人。男性被診斷出攝護腺癌之後,絕對不會收到火柴盒車這種禮物的。


Page 41
有位病友康復後成為作家,讚頌乳癌蘊含啟示力量,在《癌症的禮物:振聾發聵的呼喚》這本著作中寫道:「癌症是門票,能讓人體驗真正的人生;癌症是護照,能讓人前往真正想過的生活。」若看完這段話,各位還不想去注射活生生的癌細胞,就接著看她的堅決主張:「癌症會帶領你尋著上帝,我再說一次,癌症是連接你與神的管道。」


第二章 奇思幻想的年代

Page 64
今日在美國大家並非總是完全自願抱持正向觀點,有些人並不想伸出雙臂擁抱正面思考這個意識形態,但可能會被迫接受。在職場上有人會刻意想辦法灌輸正向觀點。比方說,雇主會請激勵講師來演講,或免費發送自助書(像是二零零一年的暢銷巨作《誰搬走了我的乳酪?》,這本書的主旨是在勸人遭裁員時不要抱怨)。


Page 65
正向思考是一種會擴散的文化共識,透過感染來散播。但是不只如此而已,正向思考還有自己的發起人、發言人、傳道人、推銷員,其中推銷員包括勵志書作者、激勵講師、教練、訓練員。


Page 73
過去幾年來,對於正向表現的要求越來越露骨,不遵守的話就會受到嚴厲的處罰,以前只會導致生意失敗或丟掉工作,現在則是會遭人排擠與徹底孤立。二零零五年,「巔峰潛能訓練公司」創辦人哈福‧艾克寫了《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這本暢銷書,建議大家遠離負向的人,就算他們和你住在一起也一樣:「找出生活中會掃興的情況或人,遠離這種情況,與這種人脫離關係。若家中有這種人,盡量別跟他們在一起。」事實上,這個建議已經成了勵志書的主要論述了,不論是基督教與非宗教的勵志書都一樣。


Page 75
人在過家庭生活或任何團體生活時,都必須不斷去關心別人的心情、考慮別人的想法、在必要時安慰別人。
但是在正向思考的世界,你不用教養任何人,也沒有人會揭露逆耳刺眼的真相。別人只會鼓勵你、讚美你、肯定你。這些話聽起來雖然刺耳,不過許多人卻把他奉為信條,牆匾或保險桿貼紙上都是禁止「發牢騷」 的圖樣。大家似乎都缺乏同理心,而且面對這種現象的反應竟然是收回自己的同理心,好像都沒時間或耐性來處理別人的問題了。


Page 76
所有激勵專家與正向思考大師都認同,讀報紙或看新聞是錯的。線上約會雜誌發表文章,提出許多培養正向態度的秘訣,其中一個秘訣這麼寫道:「第五招:不看新聞。謀殺、強姦、詐騙、戰爭,每天新聞經常充斥負向報導,若讓閱讀這類資訊成了日常生活習慣,會漸漸直接受到這個環境因素影響。」

Page 78
當然,要是心靈真有「無窮」 的力量,那大家也不用去排擠身邊那些負向思考的人了。比方說,大家只要選擇用正向的角度去詮釋別人的負向行為就好了啊。像是那個男生批評我是為我好,那個女生繃著臉是因為很喜歡我,但我卻一直沒注意到。人必須改變環境,例如隔開負向的人與消息,這種建議其實就承認了真的有個「真實的世界」,而且它完全不受我們的願望影響。面對可能出現的可怕情況,唯一的「正向」反應就是龜縮到自己小心建構的世界,在那裡,永遠只有認同、肯定、好消息、笑容滿面的人。

Page 93
不過在我那些吹毛求疵的追問中,最令我詫異的回答是來自一位穿著昂貴服裝、來自南加州的人生教練。我用三言兩語概述了對虛假的量子物理學感到不安後,她對我露出像醫師在治療病患的那種親切神情:「你是說量子物理學對妳沒效嗎?」
當下是我第一次在這群親切的人們中感到極度孤單。若大家可以依個人喜好來接受或否決科學,那麼她和我的現實世界有哪些共同點呢?若我認為太陽從西邊升起的這種說法「對我有效」 ,那她願意同意這種說法嗎?


第三章 美國樂觀主義的黑暗根源

Page 99
我能體會喀爾文教義(也可以廣義地稱之為新教倫理)的優點,像是自律,還有不接受神會無條件關愛世人的說法,並拒絕用這種想法來獲得慰藉。不過我也知道喀爾文教義令人痛苦的根源:工作。在世上努力工作、追求有目共睹的出色成就,是我們唯一的祈禱與救贖方式。工作不僅能脫離貧困,也能避免生活漫無目的,引發恐懼。


Page 114
正向思考能獲得良好聲譽,詹姆斯厥功至偉,不過他這麼做不是因為認為正向思考的智慧能服人,而是因為正向思考取得了無可否認的成果,能「治療」受喀爾文主義折磨、體弱多病的可憐人。不過這兒有個非常諷刺的地方:喀爾文主義造成體弱多病普及,因而造就了摧毀自己的工具,這就像喀爾文主義將匕首交給新思想或後來一般人所稱的正向思考,刺進自己的胸膛。


Page 124
美國人,尤其是與日俱增的白領階級勞工,他們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改善自己,好讓雇主、客戶、同事、潛在客戶更加認同自己、甚至喜歡自己。正向思考不再只是憂慮者的慰藉,不再只是身心失調症患者的解藥,漸漸成了強加於所有美國成人的義務了。


第四章 生意興隆的激勵產業

Page 125
在今日,若你還無法擺脫「負向思考」 的困境,那可就沒藉口為自己開脫了。現在推廣正向思考的這個產業已經發得非常健全,這一行的產品叫做「激勵」,價位很廣。


Page 133
一九八七年,社會學家羅賓.萊達到聯合保險公司接受推銷訓練。他發現「訓練課程著重於正確態度和推銷技巧,相較之下,保險知識就明顯被忽視了」。第一天課程一開始,學員就站著反覆說:「我覺得好健康,我覺得好快樂,我覺得好棒喔!」還要一邊揮擊「勝利之拳」。

 
Page 139
企業以前是為了完成任務的團體,最初成立於十九世紀,當時必須取得特許執照才能成立企業,來完成特定工程,像是建造運河、鐵路。在英文中,代表企業的「Corporate」 這個字,依舊能使人聯想到一群人共同執行任務(不只是為股東賺錢)。

Page 149
有位異常坦率的激勵講師表示對自己的角色略感不安。她告訴我,當員工沒達到雇主設定的目標時,雇主某種程度上會利用她這種人來「責備員工」,雇主會對員工說:「我們請來的講師說的話,你沒聽進去嗎?」


第五章 神要世人大富大貴

Page 158
不論用哪種量化方法來估算都會發現,現在最成功的傳教士是正向思考家,他們不再提及罪惡, 對飽受教規折磨的右派教徒、墮胎與同性戀議題,通常也鮮少置喙。正向思考家不威脅世人會下地獄,不承諾上帝會救贖世人,不說耶穌在十字架上受難的可怕故事。


Page 168
福音歌手克里斯.湯林寫了一首歌,歌詞中有這麼幾句:「請記得祢的承諾,請記得祢的人民,請記得祢的子女。」聽起來好像在教訓不盡責的老爸。換句話說,你只要專注想著想要的,經過多次死纏活纏,最後神就會任你予取予求了。


Page 169
在歐斯汀夫婦的宇宙中,連神也只能扮演可有可無的配角。神不再神秘、不再令人敬畏,成了總管或私人助理,負責幫人處理超速罰單、在餐廳內找好桌席、取得出書合約。就連處理這些雞毛小事時,求神似乎也比較像是出於禮貌,而不是迫於需要的請求。人一旦相信吸引力法則,也就是相信心智就像磁鐵,會吸引觀想出來的事物,就是認為人是全能的。


Page 175
在興起於一九五零年代中期的「教會成長運動」中,精力旺盛的牧師運用在印度等地的實際傳教經驗,從實效上問自己:「該怎麼讓原住民更喜歡我們的宗教呢?」從美國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就變成:「該怎麼讓教會的停車場停滿車呢?」


第六章 正向心理學:快樂學

Page 214
正向心理學似乎在對抗負向心理學時,把反叛氣力用盡了,現在提出許多研究結果來溫暖多數保守派的心,比如說已婚者、篤信宗教的人(尤其是基本教義派教徒)還有政治立場保守的人是最快樂的。畢竟快樂通常是以受測者自述對生活滿不滿意來衡量,富裕的人、遵守社會規範的人、信奉宗教時會壓抑批判想法的人、不會對社會不公義憤填膺的人,這些人比較容易保持快樂的心態。


Page 217
正向心理學和通俗的正向思考一樣,幾乎只重視人要如何藉由調整觀點來改變內在。塞利格曼直言不諱反對改變社會,立文說明「環境」對人的快樂有何影響:「關於環境,好消息是改變環境有時確實能讓人更快樂;壞消息是改變環境通常不切實際而所費不貲。」每次有人提出改革,要求男女同酬,絕對會有人同樣拿「不切實際而且所費不貲」這個論調來加以反對。


第七章 正向思考如何破壞經濟

Page 223
二零零五年前後,正向想法流出太陽系,穿越廣大的星際氣體,閃開黑洞,擾亂遙遠行星的潮汐,湧入宇宙,規模空前浩大。若有人(不管是神或外星生物)有辦法看透人類發射出去的正向想法,肯定會看到一大堆畫面,像是苗條身材、大型豪宅、快速升遷、瞬間致富,看得眼花撩亂。
不過宇宙拒絕擔任人類所指定的工作,拒絕成為「大型郵購部」 。正向思考大師們介紹人們運用吸引力法則已經數十年,但對多數美國人而言,局勢卻是江河日下,不是蒸蒸日上,徹底反駁了吸引力法則。


Page 227
二零零六年,布魯金斯研究院有兩位研究員用略帶挖苦的語氣評論道:「為什麼美國人如此容忍不平等呢?我們經常聽到的解釋是,美國人堅信有機會往上爬。根據調查,多數美國人相信自己未來的收入會高於平均值,即使用簡單的算術就能證明那是不可能。」

Page 230
正向思考的意識形態強烈激起這種樂觀態度,而這種樂觀則會讓人覺得獲得獎賞、享受福利是理所當然。《洛杉磯時報》有位記者寫出《秘密》對她妹妹造成的影響:「有一次我妹妹從紐約來度假,她到我家玩,啪一聲把手工製作的小背包放到鋼琴椅上,說:『妳看,我幫自變出了個漂亮的包包呢。』」《秘密》的DVD鼓勵她相信那個東西是她應得的,讓她相信輕而易舉就能獲得,於是她就用美國運通卡買下了。

Page 241
對於造成市場崩盤的那些主管,艾斯曼在批評他們的心態時更為嚴厲,他稱之為「避險基金病」 ,而且說:「真該把這病收錄到《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這是最新的精神疾病手冊,目前還在編製中)。以前只有國王和獨裁者會得這種病,症狀就是妄自尊大、極度自戀、極度以自我為中心。」他問:「若你的身價是五億美元,那你怎麼會錯呢?只要心想,就會事成,你是神啊。」


第八章 有關正向思考的後記

Page 247
若不能抱持正向態度,那該抱持什麼態度呢?資深報社編輯班.布雷德利最近寫道:「我的確相信正向思考的力量,我不知道還有別的方式可活。」在這條黃磚道上走了那麼遠後(譯註:黃磚道是《綠野仙蹤》裡通往奧茲國翡翠城的道路,用來比喻實現夢想的道路),我們不僅認為正向態度是正常的,甚至是圭臬,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抱持正向態度。


Page 249
我們討論的不只關乎世界知識,也關乎每個人以及全人類如何存活。從古至今,人類之所以能發明用來自我滿足慾望與自我防衛的一切基本技術,全因為堅守腳踏實地的經驗法則。你不能因為感覺到好兆頭,加上有人用怪力亂神的理論信口保證,就假設箭能射穿北美野牛的皮,或竹筏浮得起來;你必須去確定事實到底為何。


Page 250
人類智慧雖然發展得不盡理想,但能發展到現在的樣子,終究是因為我們長久以來努力看清事物的原貌,或用我們普遍能理解的方式來解讀事物,我們並不會把事物看成個人情緒投射出來的結果。打雷不是天空在發脾氣,疾病不是天譴,不是所有死亡或意外都是巫術造成的。我們所稱的啟蒙運動,就是像緩緩出現的曙光一樣,一步一步慢慢去瞭解,世界其實是依自己內部的因果法則與機率法則在發展,跟人類的感覺毫不相關。不過我們現在卻是啟蒙運動的成果如敝屣。

Page 252
本身也是作家的外科醫師葛文德曾寫道:「不論是在對抗癌症、弭平暴動懷是解決工作上的棘手問題,大家普遍認為正向思考是成功的關鍵,甚至有人認為正向思考是成功的秘密。但我認為關鍵其實是負向思考,也就是去尋找會哪裡失敗,有時甚至得預料會失敗。」

Page 254
大家容易以為正向思考是美國人獨有的天真特質,不過事實上正向思考既不是美國人獨有,也不是討人喜愛的天真特質。在世界各地一些與美國截然不同的環境中,甚至有人以正向思考為政治壓迫手段。我們經常以為暴君是用恐懼來統治人民,像是讓人害怕秘密警察,害怕遭到嚴刑拷打、拘留、勞改。


Page 255
在蘇俄、東歐國家和北韓,審查人員規定藝術品、書籍、電影必須使人樂觀,也就是說,作品中必須有樂觀的主角,情節必須是在描述如何完成生產配額,結局必須使人看見光榮革命的美好未來。


Page 256
美國的正向思考宣揚者若發現,自己竟然在一本書裡投給人拿來與史達林主義的審查員與宣傳者相提並論,無疑會驚駭萬分。畢竟美國人是讚揚個人成就的,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不同,況且不聽正向思考教誨的人也不會被拖去勞改營。不過就連美國也有正向思考宣揚者對正向思考的定位微感不安,認為正向思考是一種心理修練,利用自我肯定、觀想、集中思緒來自我催眠。


Page 260
從新教改革以來的幾世紀,西方經濟精英就一廂情願地認為,人會貧窮是咎由自取的。喀爾文教派認為貧窮是懶惰和其他壞習慣造成的;正向思想家則認為人會貧窮是因為故意不接受富裕。這種怪罪受害者的論點與近二十年來盛行的經濟保守主義完美契合。接受社會救濟的人被迫去做低薪工作(理由是要他們增加自信);遭裁員的人或即將遭裁員的勞工,必須對激勵講師言聽計從,認真自我激勵。
我們面對的威脅是真實的,消除威脅的不二法門就是別再成天只想著自己,應該起身行動,為世界貢獻心力,像是幫忙蓋堤防、送食物給飢民、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更重要的是,強化第一線緊急應變機關!雖然我們絕對無法同時完成這一切工作,甚至永遠無法完成,但是,請容我用個人的快樂秘訣作為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我們永遠可以從努力中獲得快樂。

--

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非常多我的生活中也曾出現的關鍵字,或是那些長期待在暢銷排行榜上,一而再再而三被重複提到的「巨著」。

書中所描述的許多現象,在我的生活中以同個模板的例子被印在週遭朋友或臉書的塗鴉牆上,有時候覺得毛骨悚然,有時候則感到麻痺。

我希望這本書中所寫的資訊,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接觸。

正向思考確實能幫助個人的成就與生活品質有所成長,可是它也背負了類似吸毒一般的成癮代價。這樣的生活態度對於個人是有幫助的,但對於社會與世界,則是一種非常強大的破壞。

它使得人對於挫折與衝突毫無防禦的能力,使人與人之間被孤立,活下去唯一的手段,除了正向思考,以及結交正向思考的「人脈」以外,別無其他選擇,你的世界變得扁平且單一。

正向思考是美味卻毫無營養的小熊軟糖,久了以後你將對世界的一切麻痺,你將什麼也感受不到,內心只被一種味道填滿,再也吸收不了任何東西。

身體越來越衰弱而不自知,像是待在井裡,裡頭的水正不斷被加溫的青蛙,你鳴叫地十分響亮,且同伴也群起共鳴,在毫無痛苦以前無知地死去,留下毫無價值的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你的留言沒出現 一定是莫名其妙被丟到垃圾留言區了

我會定期查看 切勿擔心

試著輸入任何點子!也許它們都出現過。